读《火星编年史》有感
“It is good to renew one’s wonder,” said the philosopher.
“Space travel has again made children of us all.”
诚如Ray Bradbury在书的开篇所说,“恢复好奇心是件很不错的事”,我对这本太空冒险书充满了期待。
本以为作者会像丛林探险家一样带领我们如数家珍般领略关于火星的一切,打开书即刻被一种新颖的视角深深吸引:红色的星球、晶柱房、水晶墙上孕育的金色果实,这一切寂寥空旷的美景完全媲美《阿凡达》中的震撼场景,更主要的是K夫妇的坐骑居然是一只焰鸟,但是越向后读,慢慢发现这并不是一本科幻小说,或者说套上了科幻壳的现实主义批判小说,通过一个个幽默、浪漫、唯美、诗意的小故事向我们揭露身边正在以及将要经历的自私、贪婪、孤独、偏见、好胜、毁灭的劣根性。
虽然作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但放在我们现在却仍然不过时,就像《寂静的城镇》里面所描述的,整个偌大的死寂般的火星上面只剩下或不相识也互不知晓对方存在的一男一女,每次都期待另一个人的出现,每次又都是失望,终于在不懈努力之后两个人联系上了,为了对方马不停蹄地开车、打扮出最好的自己去寻找彼此,然后金风玉露一相逢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俩人都觉得对方是巨丑无比,反正就是各种看不上,然后男主格里普立马嫌弃地开车狂奔三天三夜导致至少上万公里之外的地方再不相见、再不接电话、宁愿藏身于100年也享用不完的食物与雪茄之中。这一幕像极了我们现在的社交生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不自觉的建立了一道屏障,别人的任何小小缺点都可能让自己的小心脏受伤,最终导致我们都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身陷于自我,比如即时社交,抖音刷得停不下来,却失去了身边人的有效社交生活。
我最喜欢的还是开篇的《2004年4月第三次探访》那篇,利用了超现实的写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VR技术,或者元宇宙之类的,当人类第三次走出飞船踏上火星已经全部处于火星人的包围之中,每个人都在火星上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想见到的人:过世爷爷、奶奶、哥哥、老爸、老妈,到处都是家的味道,小时候的那扇门、那张铜床、抚摸自己后背那双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安抚之手,每个人都在亲人的安抚晚安之下睡得很踏实,就在这时火星人现出原形亮出武器对着毫无戒心的地球人下手,原来地球人所看到的像都是火星人幻化出来消灭人类的武器。
里面还有很多关于人、关于奴隶的故事,看完这本书我似乎更加孤独了,但这样我能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社会、时间与空间,也更能理解生命的意义。
我特地查了一下,相对于地球,火星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钟,一个火星年由22个月组成,包含668.59个火星日。
Hi, this is a comment.
To get started with moderating, editing, and deleting comments, please visit the Comments screen in the dashboard.
Commenter avatars come from Gravatar.